bwin官网入口

实录 “十四五”农业农村现代化发展成就新闻发布会在南昌举行
发布时间:2025-08-26
 8月25日,江西省政府新闻办、省农业农村厅联合召开“辉煌‘十四五’‘赣’出新精彩”系列新闻发布会:“十四五”农业农村现代化发展成就新闻发布会。省委农办主任、省农业农村厅厅长孙朝辉介绍“十四五”时期我省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有关情况及成就。省农业农村厅副厅长李文信、发展规划处处长肖俊华、乡村产业发展处处长徐杰、乡村建设促进处处长吴义勇、帮扶处处长曾毅佳出席新闻发布会,并回答记者提问。  今天,我们举

  8月25日,江西省政府新闻办、省农业农村厅联合召开“辉煌‘十四五’‘赣’出新精彩”系列新闻发布会:“十四五”农业农村现代化发展成就新闻发布会。省委农办主任、省农业农村厅厅长孙朝辉介绍“十四五”时期我省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有关情况及成就。省农业农村厅副厅长李文信、发展规划处处长肖俊华、乡村产业发展处处长徐杰、乡村建设促进处处长吴义勇、帮扶处处长曾毅佳出席新闻发布会,并回答记者提问。

  今天,我们举行“辉煌‘十四五’‘赣’出新精彩”系列新闻发布会第二场,邀请省委农办主任、省农业农村厅厅长孙朝辉先生,副厅长李文信先生,发展规划处处长肖俊华先生,乡村产业发展处处长徐杰先生,乡村建设促进处处长吴义勇先生,帮扶处处长曾毅佳先生,请他们介绍我省“十四五”时期农业农村现代化发展成就,并回答大家的提问。

  大家上午好!很高兴同新闻媒体朋友们见面,感谢大家长期以来对江西“三农”工作的关心和支持。下面,我就“十四五”时期我省农业农村现代化发展有关情况向大家做个介绍。

  “十四五”时期,“三农”工作重心历史性转向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全省农业农村系统深入贯彻习关于“三农”工作的重要论述和考察江西重要讲话精神,始终牢记习对江西“三农”工作的殷殷嘱托,在省委、省政府的坚强领导下,以学习运用“千万工程”经验为引领,锚定建设农业强省目标,坚决守牢粮食安全和不发生规模性返贫致贫“两条底线”,用好农业产业化和“四融一共”和美乡村建设“两个抓手”,扎实推进“十四五”农业农村现代化规划各项目标任务落实落地,推动乡村全面振兴取得积极成效,为稳定经济社会发展大局提供了坚实支撑。2024年,全省农林牧渔业总产值达4494.1亿元、比2020年增长17.6%,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2673元、比2020年增长33.5%,全省农业农村发展呈现农业质效双增、农村和美宜居、农民稳定增收的良好态势。主要体现在以下五个方面:

  第一,农业综合生产能力稳步提升。我们坚决扛稳粮食安全政治责任,深入实施“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集成推广良田、良种、良机、良法,深入推进大面积单产提升行动,粮食和重要农产品供给保障能力不断增强。一是粮食生产连年丰收。2024年,全省粮食产量达439.2亿斤,连续12年稳定在430亿斤以上;油料产量151.3万吨,比2020年增长23.3%。今年早稻和夏粮夏油已丰收到手,秋粮长势良好,预计全年粮食生产将再获丰收。二是“菜篮子”产品供给充足。2024年,蔬菜、水果产量分别达1931.2万吨、605.9万吨,较2020年分别增长17.6%、22.9%;主要畜禽肉类、禽蛋、水产品产量分别达363.6万吨、89.3万吨、303.2万吨,较2020年分别增长27.5%、45.9%、15.4%。三是农业科技装备条件持续改善。“十四五”以来,全省新增高标准农田833.2万亩、改造提升252.6万亩,全省已累计建成高标准农田3141.4万亩,占全省耕地面积的76.9%。2024年,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达63.9%,比2020年提高3.7个百分点;农业机械总动力达3048万千瓦,比2020年增长17.6%;主要农作物良种覆盖率达96%,杂交水稻制种面积居全国前2。

  第三,农业产业化加速发展。我们坚持以工业化理念和市场思维、创新思维、互联网思维推进农业产业化高质量发展,从生产、加工、流通、供应、销售“五端”发力,把农业建设成为现代化大产业,农业质量效益和竞争力进一步增强。一是特色产业不断壮大。培育稻米、油料、果蔬、畜牧、水产5个千亿级主导产业链和茶叶、中药材2个百亿级特色产业链;打造国家优势特色产业集群8个,bwin官网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12个,国家农业产业强镇64个;发展绿色、有机、名特优新和地理标志农产品8281个,数量位居全国前列。二是企业实力明显增强。实施农业产业化“双百”行动,持续“外引内培”龙头企业,累计培育国家重点龙头企业81家、省级龙头企业1147家,营收超亿元的龙头企业1168家、其中超10亿元82家,主板上市6家。三是市场销售持续拓展。坚持线上线下双向发力,开展农产品“六进”行动和“出海”计划,推动2119款优质农产品进驻高端商超餐饮平台,打造年销售额超千万的爆品282款;农产品电商零售连续突破100亿、200亿、300亿元大关,近三年年均增速50%以上。

  第四,乡村建设全面提质。我们深入实施乡村建设行动,创新开展景村融合、产村融合、三治融合、城乡融合、共同富裕“四融一共”和美乡村建设,乡村产业发展、乡村建设、乡村治理水平得到一体提升。一是人居环境更优。持续完善水、厕、路等设施,推行“五定包干”长效管护机制。全省农村卫生厕所普及率达85%,生活污水治理(管控)率达48.3%,宜居村庄整治建设基本实现全覆盖。累计创建美丽宜居先行县39个、乡镇980个、村庄10659个。二是发展活力更足。引进省内外运营主体1262家,对全省879个村庄进行整村运营,积极培育“乡村+”新业态,让“青山变金山、空气变财气、叶子变票子”,累计发展乡村民宿7556家,建设全国休闲农业重点县8个,中国美丽休闲乡村72个。三是文明乡风更浓。健全党组织领导的自治、法治、德治相结合的乡村治理体系,推广运用“积分制”“清单制”等治理方式,打造全国乡村治理示范乡镇9个、示范村89个。深化农村移风易俗,培育文明乡风,丰富乡村文化,成功举办全国“村跑”“村BA”等活动。

  第五,农村改革蹄疾步稳。我们坚持用好改革法宝,以机制创新破解发展瓶颈,以制度创新激活资源要素,以实践创新提升治理效能,持续为农业农村发展注入强劲内生动力。一是重点改革任务稳步推进。开展了深化乡村振兴体制机制改革攻坚行动,扎实推进了农村承包地“三权分置”、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二轮到期延包试点等重点改革任务,探索形成了一批可复制、可推广的农村改革实践经验。二是新型集体经济提质增效。健全农村产权流转交易市场,盘活闲置资产资源,拓展集体经济多元化发展路径。强化农村集体“三资”监管,推动集体经济从“有没有”向“强不强”转型升级。2024年,全省村集体经营性总收入突破74.72亿元,村均超43万元,强村富民基础不断夯实。三是农业经营体系高效协同。大力实施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提升行动,累计培育农民合作社7.5万家、家庭农场9.3万家,发展农业社会化服务组织3.26万个。初步构建起集约化、专业化、组织化、社会化相结合的新型农业经营体系,有效带动小农户融入现代农业发展体系。

  “十四五”收官在即,“十五五”征程将启。目前,我们正在抓紧编制我省“十五五”农业农村现代化规划。下一步,我们将聚焦“走在前、勇争先、善作为”的目标要求,凝心聚力加快建设农业强省,健全乡村全面振兴长效机制,完善城乡融合发展体制机制,一体推进农业现代化和农村现代化,为奋力谱写中国式现代化江西篇章提供更加坚实有力的“三农”支撑。

  江西作为农业大省,请问“十四五”时期,在保障粮食和重要农产品生产供给方面做了哪些工作,进展情况如何?

  江西是农业大省、全国13个粮食主产区之一,保障粮食和重要农产品稳定安全供给是推进乡村全面振兴的首要任务,也是我们义不容辞的政治责任。“十四五”以来,我们坚决扛牢保障国家粮食安全重任,深入实施重要农产品保障战略和“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深化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加快构建多元化食物供给体系,确保粮食和重要农产品稳产保供。

  一是抓实稳粮扩油。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粮食生产,连续5年印发做好年度粮食生产工作的通知,累计下达各类种粮补贴资金约270亿元。大力开展粮油作物大面积单产提升行动,实施油菜扩种行动计划,千方百计稳定粮食生产,有序扩大油料生产。“十四五”期间,在耕地资源趋紧的形势下,实现了粮食稳面稳产、油料扩面增长,2024年粮食面积、产量比2020年分别增加0.06%、1.49%,油菜面积、产量比2020年分别增加20.71%、23.31%。

  二是调优供给结构。先后出台了设施蔬菜、渔业、畜牧业高质量发展等政策文件,夯实重要农产品供给基础,积极构建多元化食物供给体系。2024年,全省生猪出栏3035.6万头、比2020年增长36.8%,猪肉产量252.9万吨、比2020年增长39.9%,生猪外调量稳居全国前列。全省家禽出栏6.01亿只、牛羊出栏305万头,分别比2020年增长5.8%、3.9%。全省累计建成设施蔬菜基地148.9万亩、产量450万吨左右;累计创建标准化畜禽养殖示范场1068家,其中“十四五”期间新增245家;现代设施渔业工厂化养殖水体达337.5万立方米,稻渔综合种养面积达302万亩,虾蟹、龟鳖、鳅鳝三大百亿产业持续做大做强。

  三是推进质量兴农。深入推进省部共建江西绿色有机农产品基地试点省建设,率先整省推进农产品质量安全大数据智慧监管,全省主要食用农产品质量安全监测合格率稳定在98%以上。推进农业绿色发展,畜禽粪污综合利用率保持在80%以上,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率稳定在95%以上,农药、化肥施用量比2020年分别减少6.13%、2.59%。

  四是强化基础支撑。强化耕地保障,落实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加强高标准农田建设和管理,推进耕地撂荒和“非粮化”整治,开展酸化耕地治理,全省耕地质量平均等级达4.69等,呈逐年稳步提升态势。强化技术装备支撑,深入实施种业振兴行动,建设省级以上农作物良种繁育基地26个、水产原良种场89个、种畜禽场265个,全省种业基地现代化水平和安全稳定供种能力显著提升;推进机械强农,建设省级区域农机服务中心201个,水稻机械化育秧中心1394个,全省水稻耕种收综合机械化达86.69%。加强防灾减灾能力建设,强化灾情疫情监测预警,推动农业保险扩面提标,有效降低灾害风险,全省主要农作物统防统治覆盖率达53.1%,重大动物疫情强制免疫抗体合格率稳定在90%以上。

  “十四五”期间,我省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全力保障农业农村领域的投入。截至今年上半年,全省用于农业农村领域相关支出达3683亿元,四年半的支出比“十三五”时期五年总支出还多542亿元。同时,财政投入有力撬动了金融社会投入,截至今年7月,全省涉农贷款余额达1.78万亿。这些投入,为推进我省乡村全面振兴和农业农村现代化提供了有力支撑。

  一是在保障粮食安全和重要农产品有效供给方面,我们重点支持了高标准农田建设、设施农业、种养业高质量发展、农业防灾减灾等一批项目,实施了耕地地力保护、农机购置等各类补贴政策。“十四五”期间,全省新建和改造提升高标准农田1085.84万亩,累计建成面积占全省耕地面积的76.9%,高出全国平均水平约20个百分点。耕地地力保护补贴标准从112元/亩提高到目前的123元/亩。2024年第一产业增加值增速3.3%,在中部十省排名第四。

  二是在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方面,我们重点支持产业帮扶、就业帮扶、易地扶贫搬迁、革命老区乡村振兴等工作。“十四五”期间,全省实施帮扶产业项目4.53万个,培育带动经营主体5.23万个、村级(联村)扶持产业基地1.84万个。2024年底,全省脱贫人口实现就业144.1万人。2024年全省脱贫地区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比2020年增长43.2%。

  三是在农业产业发展方面,我们重点支持了农产品加工、农村一二三产融合、富硒功能农业、地方特色产业、农产品品牌建设、冷链物流等一批项目。“十四五”期间,全省打造了7个省级主导产业和134个地方优势特色产业链,培育县级以上龙头企业4103家,全品类区域公用品牌8个,单品类区域公用品牌128个,企业产品品牌1000余个。2024年,规模以上农产品加工企业营业收入达3963.8亿元。

  四是在乡村建设方面,我们重点支持了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四融一共”和美乡村建设、厕所革命、数字乡村建设等一批项目。“十四五”期间,全省建成26057个省级新农村点,推进1360个先行村开展“四融一共”和美乡村建设,农村卫生厕所覆盖率85%,高出全国9个百分点,农村生活污水治理管控率48.3%,高出全国3.3个百分点。

  五是在农业绿色发展和科技创新方面,我们重点支持了省部共建绿色有机农产品基地试点省建设、长江流域重点水域禁捕退捕、农产品安全检测,以及农业关键核心技术攻关、现代种业提升、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高素质农民培育等一批项目。“十四五”期间,全省有机农产品基地、绿色食品、名特优新农产品数量分别居全国第2、第8和第6位。建设了12个省级农业科技综合体,实施了9个领域农业关键核心技术攻关,累计培育高素质农民、基层农技人员、农村实用人才等各类人才共计15.36万人。

  我们关注到,“十四五”时期我省农业产业化发展势头良好。请问我省在推进农业产业化发展方面采取了哪些措施?

  “十四五”初期,我们提出要构建乡村产业体系、推动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2023年“十四五”规划中期评估之后,我们认为,必须进一步突出农业产业化这个重点,带动乡村产业全产业链发展。特别是2023年10月习在江西考察时,指示我们要把农业建设成为大产业,为我们推进农业产业化发展进一步指明了方向。两年来,我们深入贯彻习重要指示精神,按照省委、省政府决策部署,推动出台农业产业化高质量发展实施意见,坚持“五端”同步发力,开展农业产业化“双百行动”、优质农产品“六进”行动等,农业产业化发展迈入“快车道”,为全省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撑。

  一是“体量”明显扩大。从产业规模看,培育了稻米、果蔬、油料、畜牧、水产等5个千亿级主导产业链和茶叶、中药材2个百亿级特色产业链。遴选了每县1-2个、全省134个优势特色产业进行重点打造。今年上半年,全省规模以上食品工业企业营业收入861.1亿元,同比增长6.4%。从企业规模看,坚持“外引内培”双轮驱动,2023年以来招引项目1945个、签约金额3100多亿元。“双百”企业培育扎实推进,今年年底有望实现“营收超10亿元企业达到100家、超1亿企业新增100家”的目标任务。

  二是“数量”明显增加。从龙头企业看,国家级、省级龙头企业分别达81家、1147家,比2022年分别净增13家、89家。2024年中国农业企业500强榜单,我省有23家上榜,其中百强榜上榜5家,位列全国第5位、中部第2位。从市场销售看,2024年全省农产品电商零售额308.7亿元,比2022年增长305%。建成农产品绿色直采基地37个,比2022年增加30个。今年上半年,农产品电商零售额149.04亿元、同比增长13.7%,高于全国平均增速14.1个百分点;入驻高端商超餐饮平台农产品441款;打造超千万爆品91款;全省农产品出口2.8亿美元,同比增长10%。

  三是“质量”明显提升。从品牌影响力看,“生态鄱阳湖·绿色农产品”品牌战略深入推进,赣南脐橙、泰和乌鸡等8个品牌入选农业农村部精品培育计划,2025年全国区域公用品牌全国百强榜,我省有7个入选,位列全国第5位、中部第1位。从产业贡献度看,农业产业对GDP增长、税收、带农增收等方面的作用明显增强。2024年农村一二三产业对全省GDP贡献率达11.18%,涉农主体实现开票销售收入3667.8亿元、比2022年增长24.7%,涉农产业税收收入90.5亿元、比2022年增长24.6%。全省1147家省级龙头企业,带动376万户农民年均增收4260元。

  近年来,“美丽乡村”已成为江西的一张名片。请问“十四五”时期,江西是怎样推进乡村建设的?“十五五”又有哪些考虑?

  “十四五”时期,我们以学习运用“千万工程”经验为引领,扎实推进村庄整治、庭院整治、美丽宜居示范创建、“美丽活力乡村+乡宿”联动建设、村庄长效管护等五大专项提升行动,创新开展“四融一共”和美乡村建设,推动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建设不断取得新成效。

  一是在建管同步上下功夫,让农民群众居住环境更美。把握乡村演变规律,分类推进“多规合一”实用性村庄规划编制,全面完成6400余个“应编类”村庄规划编制,其余1万余个村庄采取“通则式”管理。每年选择一批村庄开展整治建设,宜居村庄整治建设基本实现全覆盖。每年新改建一批农村卫生厕所,“十四五”共完成新改建厕所100.1万户。在全国省级层面率先全域推行“五定包干”长效管护机制,创新搭建“万村码上通”平台,平台问题办结率、群众满意率保持在95%以上,全省乡村“重建轻管”倾向得到有效扭转,加速向“全面美”“持久美”转变。

  二是在产业发展上下功夫,让农民群众增收渠道更宽。按照宜农则农、宜工则工、宜商则商、宜游则游、宜林则林的原则,把乡村产业发展与县域经济发展的主导产业有机结合起来,培育打造每县1-2个、全省134个优势特色产业。以发展乡村民宿新业态为切入点,唤醒乡村“沉睡”资源,让美丽乡村催生“美丽经济”,截至今年上半年,全省发展乡宿7556家,较“十三五”增长90.7%;通过发展乡宿产业,全省共盘活利用闲置农房304万平方米,带动农民就业4.4万人,带动农民增收35.1亿元、带动农副产品销售21.4亿元。

  三是在城乡融合下功夫,让农民群众生活条件更优。一方面,用好“四融一共”和美乡村建设这个有力抓手,推动4条融合发展精品线个先行县乡村产业发展、乡村建设、乡村治理水平一体提升。另一方面,统筹新型城镇化和乡村全面振兴,推动供电供水、网络数据等基础设施向乡村延伸,教育、医疗等公共服务向乡村覆盖。全省农村自来水普及率达94.1%,农村公路里程达18.4万公里,100%的乡镇和100%的村组通了水泥(油)路,行政村实现5G网络全面通达,农村生活垃圾收运处置体系实现自然村全覆盖。

  “十五五”时期,我们将在抓好农村厕所革命、长效管护等硬任务基础上,坚持“融合”理念、“片区”方式、“整合”机制、“经营”策略,聚焦促农增收、乡村振兴,纵深推进“四融一共”和美乡村建设,努力提升农村基础设施完备度、公共服务便利度、人居环境舒适度,让农民就地过上现代文明生活。

  “十四五”时期正处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5年过渡期,今年是过渡期最后一年,请问我省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进展如何,下一步将如何推进过渡期圆满收官?

  过渡期以来,我们严格落实“四个不摘”要求,持续强化责任、政策和工作落实,守住了不发生规模性返贫致贫底线,推动有效衔接工作取得明显成效,连续四年国考取得“好”的等次。

  一是防止返贫致贫监测帮扶更加精准。在全国率先建立覆盖全省农村人口的“防止返贫致贫监测帮扶系统”,实行农户自主申报、基层干部排查、部门筛查预警的三线预警机制,对存在返贫致贫风险的农户做到了应纳尽纳。坚持开发式帮扶与兜底性保障相结合,“一户一策”精准帮扶,监测对象户均享受帮扶措施3.6个。出台促进增收13条措施,脱贫地区农村居民年人均可支配收入持续高于全省农村居民可支配收入增速,脱贫群众生活水平不断提高。

  二是脱贫群众保障水平不断提升。常态化开展“三保障”和饮水安全问题排查,实现问题动态清零。脱贫户和监测对象家庭义务教育阶段无失学辍学情况。基本医保参保率超99%,“先诊疗后付费”和“一站式结算”等政策全面落实。开展农村低收入群体住房安全动态监测,实施农村危房改造1.8万户。全面推行城乡供水一体化,农村集中供水率达94.18%。74.5万脱贫人口和17.3万监测对象纳入低保、特困保障。

  三是脱贫地区内生动力持续激发。指导脱贫地区制定“十四五”特色产业发展规划,分类推进4.53万个帮扶产业项目发展,各类经营主体直接带动脱贫户和监测对象30.6万户,带动稳定就业20.6万人。脱贫人口小额信贷累计贷款342.73亿元。多渠道推进脱贫人口稳岗就业,统筹用好外出务工、公益性岗位、以工代赈、就业补助等相关载体和政策,全省脱贫劳动力外出务工就业数量连续4年超额完成国家下达的目标任务数。

  四是巩固成果要素保障不断加大。2021-2024年,各级衔接资金累计投入455.09亿元,年均增幅2.82%。将25个脱贫县确定为省级乡村振兴重点帮扶县,每年投入衔接资金约占全省衔接资金总额的50%。坚持选优派强驻村和工作队,选派驻村6575名、工作队5867支、工作队员11795名。聚焦886个易地扶贫搬迁安置点,创新“人员信息统管、公章审批互认、公共事项共办”三项举措,有效解决搬迁脱贫群众“两不管”“两头跑”难题。

  下一步,我们将持续压紧压实各方责任,推动各地各有关部门协同发力,进一步提升防止返贫致贫监测帮扶效能,持续巩固提升“三保障”和饮水安全保障成果,多措并举推进脱贫群众稳岗就业,分类推进帮扶产业提质增效,有效发挥定点帮扶、社会帮扶、驻村帮扶作用,确保脱贫成果持续巩固,过渡期圆满收官。

  时间关系,答记者问就到这里。谢谢各位发布人,谢谢各位记者朋友。今天的新闻发布会到此结束,谢谢大家!